为师【CP完结】(16)
赵如鹤拿上话筒:“同学们好,我是来自H校的数学老师,我姓赵,你们可以叫我赵老师。”
计诚在下面带着笑看着赵如鹤,没开盖的钢笔一下一下点着纸面。
赵如鹤环顾一周:“你们不需要紧张,也不需要害怕,即使今天和你们熟悉的课堂环境不一样。因为公开课本质上考验的是老师的教学水平,我都没有紧张,你们就更不用。”
台下学生还是很安静,因为不在熟悉的环境、背后还坐着那么多校领导而不敢回话。
赵如鹤的这节课计诚听过不止一遍,这段开场白并不在赵如鹤的草稿中,想来是赵如鹤在台上发现学生们的状态不太好临时加上去的。
赵如鹤点开ppt第一面,道:“你们这样我就紧张了。”
台下这才低低笑起来。
见气氛活跃,赵如鹤开始了自己这堂课的引入。一堂课很快结束,他发挥得很好,赵如鹤下来时计诚拧开杯子给他递上去。温热的茶香扑面,赵如鹤喝了一口温茶坐下来:“有什么大问题吗?”
“没什么,讲得很好。”计诚调侃他,“真的紧张?”
赵如鹤摇头:“能做的都做了,没什么紧张的。”
比赛安排紧凑,结果和评委点评要等到晚上才会公布。中午老师们在C校食堂吃了饭,短暂的午休结束后比赛很快再次开始。相较于上午的新鲜感和比赛刚开始的忙乱,下午赛程安排有条有理了许多,大家也渐渐觉得无聊起来。
春日午后倦意袭来,计诚吃完饭靠在赵如鹤身边的椅子靠背上睡着了,过了会感觉面前有一阵风。
他迷迷糊糊睁开眼,是赵如鹤用稿纸扇风轻轻将他叫醒,凑到他耳垂边轻声说:“要开始了。”
赵如鹤温热的呼吸打在他耳朵下方,计诚顿时清醒了,含糊“嗯”了一声,打着呵欠坐起来,用手搓了搓脸让自己打起精神。台上的数学老师已经开始讲课,这是数学组最后一位老师,赵如鹤听得很认真,计诚抬手用拇指和食指从眉心揉到鼻梁,一边在脑子里过自己的教案。
等数学组结束,C校领导把评委送出去又换了一茬进来时,计诚已经站在礼堂正中间了。
学生还在调整座位,距离上课还有数分钟。他打开ppt检查了一遍,抬头看向这座眼前的一切。这高高的台子下有很多人,红色的座椅一排排向上蔓延,坐着的有打量他的评委,还有学生、同事、领导,就像他从前上的每一次公开课一样。计诚有种站在某个神圣的地方的错觉。
一瞬间他想起他大四实习时上的第一堂课。
那是个初秋,窗外天高云淡,他站上讲台看着下面齐刷刷望着他的几十张年轻的脸庞。计诚转过身,有一点点紧张地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我姓计,计算的计,诚实的诚,你们可以叫我计老师。”
那天讲了什么计诚已经记不清了,应该是一节用心良苦、如今看来青涩无比的课。
其实细细算来,那时他和他的学生相差不过六七岁。他在和这些孩子一个年纪的时候立志要做一个语文老师,报考师范选填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条路走到今天。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三尺讲台将他与学生的身份割裂开来,从那天他就是一名人民教师。
计诚拿着话筒翻开自己的教案:“同学们好,我姓计,叫计诚,你们怎么叫我都可以,首先请大家回想一下……”
第十四章
计诚下台时学生都在鼓掌,计诚听到掌声时停下步子,转身深深鞠了一躬才下台。
他知道这掌声不是说明他的教学质量有多高,只是他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而已。学生都喜欢讲课生动活泼的老师,计诚恰巧长于此道,下课后学生们自发鼓掌表示认可和鼓励,倒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来自素不相识的孩子们的鼓励,就算不能说明什么,他也很高兴。
他与下一个上台的李老师擦肩而过,两人笑着点点头,计诚坐回赵如鹤身边,侧头贴着赵如鹤的脸,压低声音笑道:“那话筒也太重了,全程讲下来跟举铁似的。”
赵如鹤没忍住笑了起来,给计诚把水杯塞手里。
为了不耽误学生的晚饭,下一堂课开始得很快,听完这堂课在C校吃个饭,晚上再开个会听听评委的点评,赵如鹤和计诚就能回去了。
等在外面的学生匆匆进来落座,台上的李老师拿着话筒站定。李老师很年轻,扎着一个低马尾露出整张鹅蛋脸,她长得并不出挑,只能说清秀,但整个人气质端方大气。
计诚看了看她的ppt标题,凑到赵如鹤耳边:“这篇我猜你没学过,但应该听过。”
Ppt还没进入放映状态,赵如鹤眼镜很久没更换,眯起眼睛努力辨认了一下远处的ppt标题,小声念道:“《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这个作者我知道,不过这句话只是有点耳熟。”
课堂马上开始,计诚的声音再小了些:“部编本教科书大改加进去的课文,我们以前学的人教版没有,只有江苏出版社的一版高中教材里面出现过。”
赵如鹤恍然,点头,也微微偏过头问计诚:“讲什么的?”
计诚觉得赵如鹤再凑近他就得亲他了,顿了顿才道:“是罗素的自传的序言,你应该听过前面几句,很出名。”
“嗯?”赵如鹤示意计诚继续说,“有印象了,不过我可能没读过中译本。”
“那英文我可能记不太清了……大学背过。”计诚拧着眉头想了想,念得断断续续:“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
呼吸伴随着计诚压低的英文发音抚过赵如鹤耳廓,他从没觉得听人念英文是这么让人后脖颈发麻的一件事,赵如鹤的耳廓迅速红起来,那头计诚还在绞尽脑汁想后面:“……后面我真记不住了,我给你念中文你自己意会一下。‘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在深深的苦海上将我肆意吹拂,吹到绝望的边缘。’有印象吗?”
“……有了。”赵如鹤声音低哑。
有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只听前几句赵如鹤就已经回想起了这段,还能回想起他在图书馆五楼外国文学区看的中英对照译本老旧纸张的质感,但计诚的声音像钩子,勾得他心思无法完全落在这篇文章上。
他耳根发红,咳了一声看着计诚:“你过去点。”
计诚愣了愣,然后瞬间意会了,灰溜溜地缩了回去。
台上李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计诚趁机在赵如鹤面前晃了晃手机,赵如鹤打开手机,看到来自计诚的消息,是一条链接。
计诚给他分享了原文。
赵如鹤点开原文通读了一遍。
他能理解计诚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段——罗素几乎是把心掏出来放在了这段序言里,通读下来全是赤诚与人性的美。
小组讨论结束,李老师开始叫人分享自己的感悟。一个女孩子站了起来,一旁的老师迅速给她抵上话筒,女孩子的声音有些发颤,这种颤抖被话筒放大,回荡在室内。她说:“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罗素眼中的爱是平等的,他觉得所有的爱都能给他带来喜悦。”
计诚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赵如鹤注意到,小声问:“怎么了?”
计诚刚想开口,想到自己这段话有些长,便指了指手机,开始打字。
他想说这孩子的小组可能讨论得有点歪,虽然理是这个理,但是从这篇文中读出这个来,不得不说可能对这篇文章到底在讲什么还缺乏理解。如果是计诚讲这节课,那他会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的思考方向,让孩子在问题里自己想透,这也是老师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台上李老师显然也这么觉得,她听完孩子的表达,先对他们小组的思考灵活度表示了赞同,而后问:“那么你们觉得罗素强调了怎样的爱的平等呢?”
女孩子满脸通红,同组的学生赶紧给她递来小纸条,她看了下纸条,呼吸声在话筒里显得格外粗。
“我们……我们觉得,罗素觉得所有的爱都是平等的。不论是热情,还是同情,还是爱情。我们认为罗素说得很对,爱是平等,不论年龄、性别和别的什么。”